1. Excel中条件函数
满足一个即为真,用OR,全部满足才为真,用AND。 OR或AND均可嵌套用于OR或AND函数中作为参数,组成复杂点的条件,均可用作IF函数作为条件。 比如: =IF(OR(A1=1,AND(A2=4,OR(A3=5,A4=6))),"举例","说明") OR(A3=5,A4=6),A3=5、A4=6中有一个成立时为真; AND(A2=4,OR(A3=5,A4=6)),A3=5、A4=6中有一个成立,且A2=4时为真; OR(A1=1,AND(A2=4,OR(A3=5,A4=6))),A1=1时为真,或者A1不等于1,但A3=5、A4=6中有一个成立,且A2=4时也为真,当然同时满足也为真; 这个条件公式中,当A1=1时,或者A3=5、A4=6中有一个成立,且A2=4时,结果为"举例",其它情况结果为"说明"。
2. excel中条件函数格式怎么用
Excel格式的使用与操作
Microsoft Excel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等,具有打开或关闭表格标题行、计算列使用单个公式调整每一行、数据排序和筛选、自定义公式和文本输入等功能。
1.打开Excel,在开始菜单中找到条件格式,下面有很多选项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展示数据。
2.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比如我们要找出数量大于6000元的。可自动将值大于6000的单元格格式设置为浅红填充色深红色文本。
3.项目选取规则。比如选择数量最大的三项。条件格式设置为浅红填充色深红色文本。可以看出A7、A13、B20是数量最高的。
4.清除之前设置的规则,条件格式设为数据条,按照数值大小自动显示条形长度。
5.色阶显示数据。数值大小不同,填充颜色深浅不一。
3. excel中条件函数求和
1、sumif的语法格式为:SUMIF(range, criteria, [sum_range])。range 必需。 要按条件计算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 必需。 定义哪些单元格将被添加的数字、表达式、单元格引用、文本或函数形式的条件。 例如">32"等条件格式。sum_range 可选。
2、将光标定位在要根据条件求和的单元格中。
3、单击公式编辑栏中的“fx”按钮。将会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
4、在弹出的“插入函数”对话框中,在“或选择类别”中选择“数学与三角函数”列表,然后在“选择函数”中选择“SUMIF”函数,单击确定按钮。
5、在函数参数对话框中,"range"参数用以设置条件单元格所在的单元格区域,这里我们选择“B7:B12”。“Criteria”参数用来设置具体的条件。
6、在“Sum_range"参数中设置要根据条件求和的单元格区域。
7、这样就通过sumif函数求出了男职工的工资总和。
4. excel中条件函数嵌套
excel判断多个条件中用if函数。
Excel中的IF函数,根据指定的条件来判断其“真”(TRUE)、“假”(FALSE),根据逻辑计算的真假值,从而返回相应的内容。可以使用函数 IF 对数值和公式进行条件检测。
在EXCEL2003中函数IF可以嵌套7层,在EXCEL2007中可以嵌套64层,用value_if_false 及 value_if_true 参数可以构造复杂的检测条件。IF函数还可以与其他函数组合,生成新的函数如SUMIF函数等。
5. excel中条件函数的使用方法
可以使用CUNTIF函数,方法如下:
1、首先在电脑中打开excel,在结果单元格中输入等于号。
2、然后在这个表格中,输入COUNTIF函数。
3、第一个条件区域选择统计单元格。
4、接着输入英文下的逗号。
5、接着输入双引号,中间录入“合格”。
6、然后,补齐结尾括号回车。
7、这样,就满足函数条件统计个数了。
6. excel中条件函数如果存在和不存在
“EXCEL用函数查找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值”的操作步骤是:
1、打开Excel工作表;
2、由题意可知,在A2:G10单元格区域,存在着编号和日期对应的C列时间,现在需要由E列和F列的条件返回C列对应的时间,这可以通过INDEX+MATCH数组公式来实现; 3-(1) INDEX+MATCH数组公式 设置G列单元格格式为“时间格式”在G2单元格输入以下数组公式,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结束,然后向下填充公式 =IFERROR(INDEX(C:C,MATCH(E2&F2,A:A&B:B,0)),"") 公式表示:定位到C列,将同时满足A列为E2且B列为F2条件的对应行数据引用出来。如果查找条件不在引用区域,不返回错误值,而是返回空。 3-(2) VLOOKUP+IF数组公式 设置G列单元格格式为“时间格式”在G2单元格输入以下数组公式,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结束,然后向下填充公式 =IFERROR(VLOOKUP(E2&F2,IF({1,0},A:A&B:B,C:C),2,0),"") 公式表示:将E2和F2合并为查找条件,并在A列和B列合并列中,找到对应的行,并返回对应C列的数据。如果查找条件不在引用区域,不返回错误值,而是返回空。
7. excel中条件函数公式
1、打开需要做数据统计的excel数据表,在选定的单元格中选择插入公式。
2、在公式的框选中,我们先选择if函数。
3、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添加公式的话,是不支持做if函数的多条件判断的。
4、所以要转换一种思维。我们在单元格中通过直接输入公式的方式来做判断。
5、在第一行单元格输入公式之后,将其拖选填充到所有单元格,就能快速判断出来结果了。
8. excel中条件函数怎么输入
IFS函数检查是否满足一个或多个条件,且是否返回与第一个TRUE条件对应的值。IFS可以取代多个嵌套IF语句,并且可通过多个条件更轻松地读取。
ifs函数语法:=IFS(逻辑条件, 值1—“若满足前面的条件则返回值1,若不满足,看下一个条件”,逻辑条件2,值2—“若满足逻辑条件2则返回值2,若不满足,看下一个条件”,...)
如我们想要将年龄分为四个水平:18以下,19-30,31-50,51以上,那么可以这样子写:=IFS(A2<=18,"18以下",AND(A2>18,A2<=30),"19-30岁",AND(A2>30,A2<=50),"30-50岁",A2>50,"51以上")
输入完成,直接回车,便可完成第一个单元格内年龄的分类
9. Excel中条件函数格式是什么
1.在首行中选择要显示框线的区域,如本例中的A1:D1。
2.执行“格式”→“条件格式”,打开“条件格式”对话框。单击打开“条件1”下拉列表,单击选择“公式”,在随后的框中输入下面的公式“=OR($A1<>"",$B1<>"",$C1<>"",$D1<>"")”,意即只要A1、B1、C1或D1中有一个单元格内存在数据,将自动给这四个单元格添加外框线。 注意:公式中的单元格引用为混合引用,如改为相对引用则效果不同,朋友们可以一试。
3.单击“格式”按钮,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切换到“边框”选项卡,为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指定外边框。
4.选择A1:D1区域,复制,选择A→D列,粘贴(如果A1:D1中已输入数据,可执行“编辑”→“选择性粘贴”→“格式”),这样就把第2步中设置的格式赋予了A→D列的所有单元格。 在这四列中任意一个单元格中输入数据(包括空格),此行(A→D列)各单元格将会自动添加框线。
10. excel中条件函数如果大于则显示反之不显示
现金流量表中“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是负数,应该调整到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的现金。
现金流量表中“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是负数,说明有填错的数据。建议仔细检查。 扩展阅读: 现金流量表编制公式: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 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 二、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三、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四、 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五、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1、作底稿法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法的程序是: 第一步,将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 第二步,对当其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编制调整分录时,要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从“营业收入”开始,结合资产负债表项目逐一进行分析。在调整分录中,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事项,并不直接借记或贷记现金,而是分别计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借记表示现金流入,贷记表示现金流出。 第三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中的相应部分。 第四步,核对调整分录,借方、贷方合计数均已经相等,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以后,也等于期末数。 第五步,根据工作底稿中的现金流量表项目部分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2、T型账户法 采用T型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以T型账户为手段,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现金流量表。T型账户法的程序是: 第一步,为所有的非现金项目(包括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分别开设T形账户,并将各自的期末期初变动数过入各该账户。如果项目的期末数大于期初数,则将差额过入和项目余额相同的方向;反之,过入相反的方向。 第二步,开设一个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形账户,每边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左边记现金流入,右边记现金流出。与其他账户一样,过入期末期初变动数。 第三步,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结合资产负债表分析每一个非现金项目的增减变动,并据此编制调整分录。 第四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各T形账户,并进行核对,该账户借贷相抵后的余额与原先过入的期末期初变动数应当一致。 第五步,根据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形账户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3、分析填列法 分析填列法是直接根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有关会计科目明细账的记录,分析计算出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金额,并据以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11. excel中条件函数的嵌套括号是
先理解if不嵌套怎么使用 if(条件,条件成立返回值,条件不成立返回值) 例子: if(a1>b1,1,2) 如果a1大于b1成立,返回1,不成立,返回2 这个理解了的话就看下个例子 if(a1>b1,if(b1>c1,3,2),1) 嵌套的函数最好从最里层的函数看起 if(b1>c1,3,2) 如果b1大于c1成立,返回3,不成立,返回2 那么if(a1>b1,if(b1>c1,3,2),1) 就变成了 if(a1>b1,3,1) 或者 if(a1>b1,2,1) 剩下的你应该就明白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