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串口写入数据
把程序写入芯片要用程序烧写器,会自动擦除的,一般是用stc的芯片,工具在stc官网,右边,下载,用串口,可以用pl2303或串口。
单片机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其内部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因为集成在单硅片上,所以称为单片机.单片机的内部是采用二进制机器代码进行工作的.ROM用来写入用户程序,因为具有掉电不丢失的特性.RAM. 语言需要: C, 或者汇编, 不过用C方便些 硬件要求: 你要是一个电子工程师, 各种可以编程的芯片需要你自己设计到电路中去, 到周立功去看看吧,也许有你要的电路或代码.最后要有个烧录器, 把编译的程序烧到芯片里。
2. 串口写入数据卡死
最近在玩arduino uno,后来想用ESP8266连接WIFI,结果第一步串口调试这一块就卡住了,问题如下:
我按照网上的教程把ESP8266连接TTL转USB,尝试了一下几种接发:(前面是ESP,后面是转接口)
1、GND 接 GND / RX 接 TX / TX 接 RX / VCC 接 3V3(TTL)/ CH_PH 接 3V3 (TTL) 其他接口空
2、GND 接 GND / RX 接 TX / TX 接 RX / VCC 接 3V3(TTL)/ CH_PH 接 3V3 (uno) uno与TTL共地 其他接口空
以上两种接法主要是看到一部分教程说,VCC与CH_PH不能同一个电源,但电源要共地,因为身边没有电池所有用uno模板上的3V3供电
在以上两种接法上还尝试了GPIO0接地和悬空两种接法。
所有以上接法接到电脑上之后,通过串口调试工具连接上,发送任何AT指令都无效,显示发送成功但没有任何反馈
我都怀疑是不是我的ESP8266模块坏了。。但是红灯有亮,搜索wifi可以看到ESP的热点。。
3. 串口数据传输
串口硬盘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而在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使用SATA(Serial ATA)接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4. 串口写入数据怎么删除
不注册串口事件,直接调用读写函数进行收发就可以了。不过一个有效率的软件,同步方式不是明智的选择。现有的串口软件,如格西烽火串口助手,SSCOM等,都是采用异步方式的。
5. 串口通信读取数据
1.如果只是想查看该变量的变化值,可以在内存中单独定义一块区域,在程序中将变量的变化值顺序存入该区域,然后在DEBUG----->MEMORY中就能查看了
2.如果一定要以文件的形式保存,那就要用串口通讯了,RS232和RS485都可以,用VB、VC等上位机程序将接收到的数据放在建立的文件中
6. 串口读取数据
读取串口服务器数据,总体上的思路如下
1.应用串口转网口工具,将串口通讯转换成网口通讯
2.根据不同通讯协议,编写相关通讯协议,建立连接,读取服务器端回码
3.对回码进行数据包解析拆分
4.将回码的数据要么进行转发或者存储数据库
7. 串口接收到数据后怎么用
没办法保证能够一次全部接收,只能自己缓存起来处理。比如,发送数据时候增加带有长度的数据头以及末尾的校验,用 select 对串口做非阻塞读取,读到数据后检查是否完整,不完整就接着读,直到获得完整数据再处理。
8. 串口如何传输数据
文件:mian.c
//功能:串口初始化、打开定时器中断,然后一直接收数据状态就好了。发送在中断中实现
#include "stm32f10x.h"
#include "usart.h"
u8 USART_rx_data;
int main(void)
{
RCC_Configuration(); //系统时钟配置
GPIO_Configuration(); //端口初始化
NVIC_Configuration(); //中断源配置
USART_Configuration(); //串口1初始化
Time_Init(); //定时器初始化
#ifdef DEBUG
debug();
#endif
TIM_Cmd(TIM3,ENABLE);
while(1)
{
}
}
9. 通过串口写数据
串口单根数据线是利用主机的信号口连接,在设备上就可以传输数据
10. 串口数据写入数据库
s=serial('com1');//设置串口
set(s,'BaudRate',9600,'StopBits',1,'Parity','none','DataBits',8,'InputBufferSize',255);
//串口的一些设置,注意,'none'有引号,有些值如InputBufferSize只能在串口关闭时才能设置,
//所以不建议先打开串口
fopen(s)//打开串口
fwrite(s,100);//打100(十进制)写入串口也可以是一维数组,可以用示波器测com的第3个引脚
a=fread(s);
//读出串口数据,由于matlab是顺序执行的,所以这里读不到100,
//程序会卡在这里直到读到数据为止,好像是存完buffer吧,这里忘了。
//自己从com的第2个引脚给数据试试看就清楚了
fclose(s);//关闭串口
11. 串口写入数据库
第一步:先设置串口参数,确保和被测试设备串口参数一致。
第二步:打开串口,如果打开失败,检查串口是否被占用或者串口号是否错误。
第三部: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
(1)读取数据,一般常用03H指令(读保持寄存器)
(2)写数据,一般常用06H指令(写单个寄存)
注意:寄存器地址输入框,应输入十进制数,例如读取的寄存器地址为H709(16进制),则应输入对应数字1801(十进制)
软件输入框中的地址,用10进制表示方式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