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移动平均怎么计算
你的B列数据,应该要两年730行吧。在F3输入=AVERAGE(OFFSET(B3,,,365))回车并向下填充。要填充的区域较多,可在名称框输入:F3:F367——回车——在编辑栏输入公式——按Ctrl+Enter结束计算。
2. 移动平均如何计算
1.计算,需要的数据包括第T周期的数据,第T减N期的数据。第T减1周期的移动平均值。N是分段数据点数或者序时项数。前期的移动平均加上前期的数据与序时项数的商。
2移动平均数的个数等于原始时间序列的个数减去序时项数加1.采用这种办法每个周期数据所用的次数不同,两头的数据用了一次,越靠近中间的数据被采用的次数越多。
注意点
1 越靠近中间的数据在预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大,越靠近两端的数据所起的作用越小,但是每个数据被采用的次数均不会超过N值
2 采用数值,当N值越大,信息的损失越来越多,但是能够消除偶然因素的干扰。反映变化的灵敏度低;当N的取值较小的时候,信息损失的越少,反映变化的灵敏度高
3 计算原则,如果数据没有明显的周期变动或者线性下降的趋势,可以直接用当前的移动平均数代替后一期的预测值。但是实际数随着时间发生推移变化,依次移动平均值总是落后于实际数据的变化存在着滞后偏差,N的取值越大滞后偏差越大。
4 直接使用一次移动平均值序列做预测,当预测对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会使得预测值偏低,反之当预测对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会使得预测结果偏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二次二次移动平均法进行计算。
觉得有用点个赞吧
3. 移动平均值怎么计算
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公司产能等的一种常用方法。移动平均法适用于即期预测。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是非常有用的。移动平均法根据预测时使用的各元素的权重不同,可以分为:简单移动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 还分为一次移动平均法和二次移动平均法两种。 一、简单移动平均法 简单移动平均的各元素的权重都相等。简单的移动平均的计算公式如下: ft=(at-1+at-2+at-3+…+at-n)/n 式中,ft--对下一期的预测值; n--移动平均的时期个数; at-1--前期实际值; at-2,at-3和at-n分别表示前两期、前三期直至前n期的实际值。 二、加权移动平均法 加权移动平均给固定跨越期限内的每个变量值以相等的权重。其原理是:历史各期产品需求的数据信息对预测未来期内的需求量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除了以n为周期的周期性变化外,远离目标期的变量值的影响力相对较低,故应给予较低的权重。 加权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ft=w1at-1+w2at-2+w3at-3+…+wnat-n 式中,w1--第t-1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 w2--第t-2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 wn--第t-n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 n--预测的时期数; w1+ w2+…+ wn=1 在运用加权平均法时,权重的选择是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经验法和试算法是选择权重的最简单的方法。一般而言,最近期的数据最能预示未来的情况,因而权重应大些。例如,根据前一个月的利润和生产能力比起根据前几个月能更好的估测下个月的利润和生产能力。但是,如果数据时季节性的,则权重也应是季节性的。 使用移动平均法进行预测能平滑掉需求的突然波动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但移动平均法运用时也存在着如下问题: 1、 加大移动平均法的期数(即加大n值)会使平滑波动效果更好,但会使预测值对数据实际变动更不敏感; 2、 移动平均值并不能总是很好地反映出趋势。由于是平均值,预测值总是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而无法预计会导致将来更高或更低的波动; 3、 移动平均法要由大量的过去数据的记录。 4、它通过引进愈来愈期的新数据,不断修改平均值,以之作为预测值。 移动平均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移动平均消除时间序列中的不规则变动和其他变动,从而揭示出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 移动平均法的特点: 1. 移动平均对原序列有修匀或平滑的作用,使得原序列的上下波动被削弱了,而且平均的时距项数n越大,对数列的修匀作用越强。 2. 移动平均时距项数n为奇数时,只需一次移动平均,其移动平均值作为移动平均项数的中间一期的趋势代表值;而当移动平均项数n为偶数时,移动平均值代表的是这偶数项的中间位置的水平,无法对正某一时期,则需要在进行一次相临两项平均值的移动平均,这才能使平均值对正某一时期,这称为移正平均,也成为中心化的移动平均数。 3. 当序列包含季节变动时,移动平均时距项数n应与季节变动长度一致,才能消除其季节变动;若序列包含周期变动时,平均时距项数n应和周期长度基本一致,才能较好的消除周期波动。 4. 移动平均的项数不宜过大。 @统计中的移动法规则: 统计中的移动平均法则对动态数列的修匀的一种方法,是将动态数列的时距扩大。所不同 的是采用逐期推移简单的算术平均法,计算出扩大时距的各个平均是,这一些列的推移的序时平均数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数列,通过移动平均,现象短期不规则变动的影响被消 除如果扩大的时距能与现象周期波动的时距相一致或为其倍数,就能进一步削弱季节变动和循环变动的影响,更好的反应现象发展的基本趋势。
4. 计算移动平均值
1.打开原始数据表格,制作本实例的原始数据要求单列,请确认数据的类型。本实例为压力随时间变化成对数据,在数据分析时仅采用压力数据列。
原始数据表格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平均值的求取需要一定的数据量,那么就要求原始数据量不少于求取平均值的个数,在Excel中规定数据量不少于4。
2.选择“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后,出现属性设置框,依次选择:
输入区域:原始数据区域;如果有数据标签可以选择“标志位于第一行”;
输出区域:移动平均数值显示区域;
间隔:指定使用几组数据来得出平均值;
图表输出;原始数据和移动平均数值会以图表的形式来显示,以供比较;
标准误差: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移动平均数据)的标准差,用以显示预测与实际值的差距。数字越小则表明预测情况越好。
数字越小则表明预测情况越好
3.输入完毕后,则可立即生成相应的数据和图表。
生成相应的数据和图表
从生成的图表上可以看出很多信息。
根据要求,生成的移动平均数值在9:02时已经达到了15.55MPa,也就是说,包含本次数据在内的四个数据前就已经达到了15MPa,那么说明在8分钟前,也就是8:56时,系统进入反应阶段;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可以知道,反映阶段结束于9:10,反应阶段时间区间为8:56-9:10,共持续14分钟。
单击其中一个单元格“D6”,可以看出它是“B3-B6”的平均值,而单元格“E11”则是“SQRT(SUMXMY2(B6:B9,D6:D9)/4)”,它的意思是B6-B9,D6-D9对应数据的差的平方的平均值再取平方根,也就是数组的标准差。
5. 移动平均数计算
移动平均线定义:"平均"是指最近n天收市价格的算术平均线;"移动"是指我们在计算中,始终采用最近n天的价格数据。因此,被平均的数组(最近n天的收市价格)随着新的交易日的更迭,逐日向前推移。在我们计算移动平均值时,通常采用最近n天的收市价格。我们把新的收市价格逐日地加入数组,而往前倒数的第n+1个收市价则被剔去。然后,再把新的总和除以n,就得到了新的一天的平均值(n天平均值)。
例:五日移动平均线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日收盘价:1元
第二日收盘价:2元
第三日收盘价:3元,
第四日收盘价:4元,
第五日收盘价:5元
1+2+3+4+5=15除以5等于3,那么五天的支撑就是3元,也是短期成本。跌破反抽跑。
十日和20日以此类推。
6. 移动平均值计算例子
移动平均间隔的计算可以分为三步,一,打开原始数据表格,制作原始数据要求单例,确认数据类型。
第二步,选择“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后,出现属性设置筐,依次选择。
第三,输入完成后,就生成相应的数据和图表。
7. 怎么算移动平均值
Macd是一项利用短期(常用为12日)移动平均线与长期(常用为26日)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聚合与分离状况,对买进,卖出时机作出研制的技术指标。
公式算法
DIFF线 收盘价短期,长期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间的差
DEA线 DIFF线的M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
Macd线 DIFF与DEA的差,彩色柱状
参数:sH0RT(短期),L0NG(长期),M天数,一般为12 26 9
公式如下所示:
加权平均指数(DI)=(当日最高指数+当日收盘指数+2倍的当日最低指数
十二日平滑系数(L12)=2/(12+l)=0.1538
二十六日平滑系数(L26)=2/(26十1)=0.0741
十二日指数平均值(12日EMA)=L12x当日收盘指数+11/(12+1)x昨日的12日EMA
二十六日指数平均值(26日EMA)=L26x当日收盘指数十25/(26+1)x昨日的26日EMA
8. 计算简单移动平均
1、移动平均时距项数N为奇数时,只需一次移动平均,其移动平均值作为移动平均项数的中间一期的趋势代表值;而当移动平均项数N为偶数时,移动平均值代表的是这偶数项的中间位置的水平;
无法对正某一时期,则需要在进行一次相临两项平均值的移动平均,这才能使平均值对正某一时期,这称为移正平均,也成为中心化的移动平均数。
2、移动平均的项数不宜过大。
3、移动平均对原序列有修匀或平滑的作用,使得原序列的上下波动被削弱了,而且平均的时距项数N越大,对数列的修匀作用越强。
4、 当序列包含季节变动时,移动平均时距项数N应与季节变动长度一致,才能消除其季节变动;若序列包含周期变动时,平均时距项数N应和周期长度基本一致,才能较好的消除周期波动 。
9. 移动平均比率怎么算
加权分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分数,加权分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度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知。
要理解加权是什么意思,首先需要理解什么叫“权”,“权”的古代含义为秤砣,就是秤上可以滑动以道观察质量的那个铁疙瘩。《孟子·梁惠王上》曰:“权,然后知轻重。”就是这意思。
举例
你的小测成绩是80分,期末考成绩是90分,老师要计算总的平均成绩,就按照小测40%、期末成绩60%的比例来算,所以你的平均成绩是:
80×40%+90×60%=86
加权平均成绩是指每门成绩乘以它的专权值比例后算出的平均成绩,算法为每门成绩乘以它的权值比例。加权平均成绩的计算比较类似GPA的算法。
10. 移动平均数计算公式
假设2000年有四个季度某商品其销售量为25、32、37、26。2001年分别为30、38、42、30。则其中心化移动平均值(CMA)=前四个季度的平均值(25+32+37+26)/4加上接下来的四个季度的平均值(32+37+26+30)/4最后再将以上求出的值求平均值即可,其余季度的中心化平均值求法与之一致。对于求四季度开始的一年的前两个季度是没有CMA的,最后一年的后两个季度也是没有CMA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