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excel做出来
excel2007绘制的漂亮的趋势图,想要列出这两组数据之间关系的数学公式,该怎么实现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的教程。
1、将两组数据输入excel 2007中,并且选中这两组数据。注意,现在不要选中标题
2、依次点击“插入”“图表”“散点图”选择第一种散点图。这就出来了两组数据的散点图。
3、对着该散点图中其中一个点(注意不是图表的其他位置)右击,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添加趋势线”,弹出窗口
4、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趋势线选项,我们选择多项式,后边有顺序,选择最大值6一般顺序号越大,图表表现出来的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越接近于真实情况。然后在设置截距、显示公式、显示R平方值前面打√。最后关闭对话框。
5、这样,两组数据的散点图上就有了趋势线,并且两个变量之间的公式关系也就列出来了。对图表中的公式微调位置,实之显示完整。然后你就可以利用该公式,进行数值的代入计算了,从而预测当一个变量变化的时候,第二个变量是如何变化的。
以上就是excel趋势图显示公式的教程,希望
2.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excel做出来怎么做
最简单、最方便的是每台电脑上都有的 EXCEL 软件:用它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各种函数关系、相关关系和没有关系等。可以试试。
3. 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三种方法
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如:C=2пr中的r与C,可以取不同的数值,是变化的,所以r、C就是变量。
2.在某一变化当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当其中一个变量x在一定内取一个数值,另一个变量y也有唯一一个数值与其对应,(简单说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即自变量是先发生变化或主动发生变化的量,而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
如:C=2пr中的r与C,r=1,C=2п;r=2,C=4п…,r取不同数值时,C跟着发生变化,而且当r取某个数值时,C对应变化的值是唯一的,所以r就是自变量,C就是因变量。
3.常量: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如:C=2пr中的“2”和“п”,在r与C的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所以,“2”和“п”就是常量。
二、变量间关系的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
采用数表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列表时要选取能代表自变量的一些数据,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再分别求出因变量的对应值。列表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可以直接从表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但缺点是具有局限性,只能表示因变量的一部分。
〈二〉关系式法。
1.关系式是利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利用关系式,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也可以已知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2.用关系式法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的解题关键------先找准两个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等式。
〈三〉图象法。
1.用图像法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的解题关键-----①明确横纵轴表示的量;②读懂图中的信息,特别是拐点所表示的意义。
4. excel两组数据的函数关系
无法直接实现在一个单元格内输入两个函数,可以分别在两个单元格计算后将计算结果合并到一个单元格中。操作方法(以excel2016为例):
1、首先在两个单元格中分别输入函数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
2、点击回车生成计算结果后选中两个单元格。
3、并进行复制粘贴操作,选择选择性粘贴成数值。
4、然后在新的空白单元格中输入合并公式,使用合并符号&。
5、将合并后的单元格再次粘贴为数值,并按下alt+回车进行两组数字的换行操作。
6、即可将两组数据计算的结果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了。
5.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excel做出来吗
操作步骤
1. 打开原始数据表格,制作本实例的原始数据需要满足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结果将给出其中任意两项的相关系数。
2. 选择“工具”-“数据分析”-“描述统计”后,出现属性设置框,依次选择: 输入区域:选择数据区域,注意需要满足至少两组数据。如果有数据标志,注意同时勾选下方“标志位于第一行”; 分组方式:指示输入区域中的数据是按行还是按列考虑,请根据原数据格式选择; 输出区域可以选择本表、新工作表组或是新工作簿;
3.点击“确定”即可看到生成的报表。 可以看到,在相应区域生成了一个3×3的矩阵,数据项目的交叉处就是其相关系数。显然,数据与本身是完全相关的,相关系数在对角线上显示为1;两组数据间在矩阵上有两个位置,它们是相同的,故右上侧重复部分不显示数据。左下侧相应位置分别是温度与压力A、B和两组压力数据间的相关系数。 从数据统计结论可以看出,温度与压力A、B的相关性分别达到了0.95和0.94,这说明它们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而两组压力数据间的相关性达到了0.998,这说明在不同反应器内的相同条件下反应一致性很好,可以忽略因为更换反应器造成的系统误差。 协方差的统计与相关系数的活的方法相似,统计结果同样返回一个输出表和一个矩阵,分别表示每对测量值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协方差。不同之处在于相关系数的取值在 -1 和 +1 之间,而协方差没有限定的取值范围。相关系数和协方差都是描述两个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
6. excel画两个变量函数关系
即比如第一行各名称,年份(year),投资1(invest1),投资2(invest2),价值1(mvalue1),价值2(mvalue2)。其中投资1与价值1是company1的invest和mvalue,投资2与价值2是company2的投资和价值。然后将该xls格式的文档(Excel)导入eviews中,注意在输入表的时候不要用中文,用括号里的表示方法。
现在开始拟合线性函数。
比如,你要考察1951年-1954年公司2的invest2对公司1的invest1的影响,那么点击主菜单Quick—Estimate Equation,出现对话框。输入 invest1 c invest2,记得打一个空格。点击确定,出现的结果即是invest2对invest1的线性函数。(你会看表吧?),同理可以mvalue2对mvalue1的影响。如果要考虑mvalue2与invest2对invest1的影响,那么在对话框里输入invest1 c invest2 mvalue2(记得打空格),最后把等式列出来,分析等式系数就行
7. 用表格变量之间的关系
函数关系并不是一个数学概念,通常概念和概念可以有区别。函数通常是表示成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个等式。两个函数之间可以判断是否相等的关系。
8. 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系数越大,说明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越强
相关表和相关图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关方向,但无法确切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程度。于是,著名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设计了统计指标--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是按积差方法计算,同样以两变量与各自平均值的离差为基础,通过两个离差相乘来反映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着重研究线性的单相关系数。
定理: | ρXY | = 1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常数a,b,使得P{Y=a+bX}=1;
9.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几种
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现象间相互联系的复杂性.从不同角度可对相关关系作以下分类:
(1)按相关分析涉及的因素多少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2)按相关关系表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3)根据相关关系的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完全相关实际上就是函数关系,因此,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例. (4)按相关关系的变化方向不同,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10. excel做两个变量的关系曲线
可以的,用Excel 2003以上的版本可实现。
操作方法:1、建立Excel表格。
2、在主菜单中选择《数据》,再选择《数据分析》,再选择《回归》确定。
3、输入Y值输入区域(Y),输入X值输入区域(x1,x2),选择《标志》,《置信度》,《残值》等,然后确定。
4、确定后出现如下结果
在做社会调研或科学实验时常常需要把得到的实验数据拟合成曲线图,这样可以使结果形象易懂。下面将介绍怎么用excel来快速地进行曲线拟合。包括添加平滑曲线,线性,指数,幂,多项式(如二次曲线,三次曲线。。),对数拟合。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